直击中融信托风波:现场设多个投资者接待区,兑付仍未有方案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银行新一线 Author 一线君
全文共3606字,阅读大约需要9分钟
存量“资金池”业务风险爆发无疑为行业敲响了警钟。
北京商报金融调查小组
部分产品停兑、上市公司组团“预警”、官网公告至今未明……中融国际信托公司(以下简称“中融信托”)的兑付风波仍在发酵。
8月21日上午,北京商报记者来到中融信托北京园区,在现场,记者看到,中融信托专门设置了多个投资者接待通道,并配置了安检、扫描设备。陆续有各地的投资者步履急促前来咨询,其中,有的投资者购买的产品已经停止兑付,有的投资者则因为潜在的逾期风险而惴惴不安。
“目前公司经营正常,兑付进展还要再等……”现场的工作人员说道。等多久、如何处置仍是未知数。
园区现场设多个投资者接待区
随着近日来多家上市公司的“踩雷”公告,中融信托部分产品遭遇兑付问题迅速冲上风口浪尖。8月21日,周一,虽然已出伏天,但北京依旧炎热。一大早,北京市朝阳区东风南路3号院中融信托北京园区逐渐热闹了起来,不过,这样的热闹并非投资者所愿。
上午10时许,北京商报记者来到了中融信托北京园区,园区规模非常大,中融信托的办公场地也非常好找,在保安的指引下,记者进入了园区。为了接待来自各地的投资者,中融信托设立了安检通道,并配备了扫描设备。
中融信托安检处
通过安检,走过指引通道,便可以看到中融信托设立的投资者接待处,有不少工作人员在引导投资者登记信息。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已到场的投资者需要验证姓名、身份证信息后才可以进入指定区域咨询,不能到现场的投资者则需要签署一份授权委托书,委托他人和该公司进行沟通。
中融信托投资者接待处
透过玻璃门能够看到,在中融信托前台,已有不少登记完毕的投资者被工作人员引导至特定接待区域,这里并未出现大规模聚集情况。除了接待大厅之外,中融信托还设立了多个投资者接待隔间,以防出现咨询量过大的情形。
北京商报记者询问兑付一事,一位中融信托工作人员表示,“也会有投资者来公司了解情况,有产品已到期的,也有未到期很焦虑的投资者。目前,我们公司的员工也都还在正常工作,不过,相关产品的一些具体细节还没有答案。如果有消息肯定会第一时间发给委托人,如果没有就说明没有最终消息”。
“后续怎么操作也还是在等公司的方案。”另一位中融信托公司人士表示,“处置一个项目需要花费一定时间,这不是说一时半会就能给到一个很明确的答复。有一些产品的流动性现在暂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也在耐心等公司的公告。”
“公司目前经营正常,也是抽调了一些人手接待投资者,(现场)也没有特别乱,公司还是比较有序的,针对个别情绪比较激动的投资者尽力做好安抚,我们也在正常处理该项目的情况,新项目也在持续推进,也有发行的新产品。不会因为这件事情把整个公司的秩序打乱。”上述中融信托工作人员表示。
面对投资者的压力,身处一线的员工显得更加焦灼。在社交平台,有疑似中融信托的一线员工分享了近期的经历,他在帖子中无奈地称,“这么多年,公司组合投资产品都是如期兑付甚至超前兑付,谁都没想到会发生如此事件。同事们都无精打采的,每个人都在默默做着各自的工作。个中滋味,唯有自知”。北京商报记者随后尝试联系该员工进行采访,这位员工表示,“暂时不受访”。
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融信托近年来业务问题不断,逾期业务持续,特别地产业务深陷,信用受损。这里涉及两方面问题,一是前期自身布局的房地产和部分股权业务问题影响了信誉,二是中植关联业务导致了信用崩塌。
前理顾销售:早已察觉风险
中融信托的停兑风波让许多投资者惴惴不安。“8月21日我和客户经理沟通了两个多小时,但对方只是在安抚我的情绪。”投资者郑丽(化名)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我的产品是12月1日到期,客户经理说9月底有同款产品到期,到时应该会有产品公告,至于是什么结果,没有人能知道,我只能等,除了等什么也做不了。”
郑丽投资的产品是“中融-庚泽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该产品项下的信托计划资金总额预计为120亿元,于2015年11月25日成立。从合同信息来看,该信托计划项下的信托资金主要投资于监管机构认可的金融工具或产品,包括场外债券,包括国债、中期票据、中央银行票据、收益权、债权加股权、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基金、信托产品或信托受益权等多类产品。
一位信托行业人士提到,“该类信托产品投资计划可能是资金池信托。”这一信息在投资者口中也得到了印证。“客户经理告诉我,我买的‘资金池’项目不属于违规项目,如属违规项目监管部门早就应该会介入。但我还是有些担心。”郑丽称。
廖鹤凯直言,简单来说“资金池”就是无法厘清投资对应资产关系、滚动发行、资产和信托预期收益定价分离的集合信托业务,这类业务可能会在终止清算时遇到困难。“资金池”产品的兑付与底层资产的流动性有关,若底层资产流动性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产品逾期,若没有足够的流动性引入,则逾期动作将会一直持续。
“目前停兑的都是‘资金池’,有底层资产的项目没有停兑。”此前就职于第三方财富公司的王熙熙(化名)表示。据她介绍,该财富公司代销中融信托部分产品。在去年7月,她就发现了一些端倪并向客户提示了产品可能存在的风险,没想到却被投诉。
“客户投诉后,公司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第二天就让我离职了。” 王熙熙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非标坏账清收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所有接坏账的‘资金池’天然会炸,我就是这么想的,然后才给客户提示风险。”
“资金池”信托业务一直以来备受市场诟病,往往会被认作是用来兜底掩埋“不良”的工具,此前也有信托公司多类产品因融资企业未按期偿还融资本息导致延期,这些产品也均具有“资金池”的特征。在廖鹤凯看来,由于历史原因,现存的“资金池”信托是合规的,因为此前发布的监管要求曾明确不得新增这类业务,而存量业务还有很大的规模,且存续期还较长,因此需要到期逐步压降,或是部分存量规模大的公司每年强制压降一定的规模,目前的存量都是历史遗留问题。
针对产品兑付情况,北京商报记者致电中融信托相关人士进行采访,该人士表示,“暂不接受采访”。
应启动相关项目清算程序
存量“资金池”业务风险爆发无疑为行业敲响了警钟。2023年3月,原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明确指出,信托公司应当严格把握信托业务边界,不得以管理契约型私募基金形式开展资产管理信托业务,不得以信托业务形式开展为融资方服务的私募投行业务,不得以任何形式开展通道业务和资金池业务,不得以任何形式承诺信托财产不受损失或承诺最低收益,坚决压降影子银行风险突出的融资类信托业务。
正如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所言,中融信托产品逾期最大的原因是中植系造成的连锁反应,而另一方面中融信托存在一些没有和底层资产一一对应的资金池产品,本身就有一定的风险。中融信托应排查底层资产,看是否资产能够保障兑付,能够兑付的继续兑付,不能兑付的要和债权人商讨方案。
“近期中融信托逾期兑付业务部分与其关联方中植系有关,也有由中植系传言导致的资金池业务流动性问题导致需要变卖底层资产。后续相关业务也面临逾期风险。对中融信托来说,目前最优的兑付处置方案是启动相关项目清算程序,尽快完成底层资产的梳理,完成资产处置来给投资者兑付。这个周期按照以往可能会很长,目前市场资产处置过程缓慢,数年时间都是正常的。”廖鹤凯如是说道。
引多家上市公司回应“灭火”
中融信托停兑风波也一度传导至资本市场,在咸亨国际、南都物业、金博股份相继发布公告称购买的中融信托旗下产品出现逾期后,8月18日,金房能源发布公告表示,2023年5月19日,该公司购买了“中融-圆融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金额为3000万元,起息日为2023年5月19日,到期日为2023年8月17日,预计年化收益率5.6%。截至公告披露日,尚未收到本金及投资收益。
也有不少投资者在互动平台上询问上市公司董秘是否购买了中融信托产品、是否存在风险敞口。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已有远兴能源、ST天顺、神火股份、南华仪器、凯恩股份、北摩高科、ST大集、君逸数码、华帝股份、杰瑞股份、华策影视、埃斯顿等多家公司被投资者询问。
8月21日,杰瑞股份回应称,公司理财产品不涉及中植系理财及信托或其他信托公司产品;埃斯顿也表示,公司未购买中融的信托产品。同日,金房能源表示,该公司目前持有的部分中融信托产品存在逾期兑付的情况,该事项不影响公司正常运营及日常经营资金需求,公司目前经营情况良好,财务状况稳健。
“信托产品逾期直接影响上市公司现金流状况,且可能影响资产状况和导致大额损失。”廖鹤凯进一步指出,逾期后信托公司会通过对底层资产变现,启动司法程序、推动重组等来化解风险。这种逾期情况主要是中植的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与其他公司关联度不高,会影响行业信用,但预计没有什么关联效应。
编辑丨汪乃馨
图片丨北京商报、投资者供图、壹图网、视觉中国